近日,教育部發(fā)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提出,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根據不同學齡段制定了“整理與收納”“家庭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勞動”等學段目標。新方案一出臺,就得到了廣大家長的點贊和支持。
《課標》規(guī)定,義務教育勞動課程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重點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生產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筆者認為,勞動課的設計整體上體現了“教育即生活”的立德樹人理念,以及“任務型和項目式”的學生中心教學理念;勞動課的回歸,有利于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勞動課程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大類,其特點是貼近生活、聯系實際。走出課堂,到“田間地頭”做事;跳出書本和黑板,觀察自然和社會。這對感性思維強于理性思維的中小學生來說是具有吸引力的。學生在興趣的激發(fā)下,會自覺自愿地主動勞動、喜歡勞動,有助于逐步提升自理能力。正如有的家長所說:“義務教育注重勞動課很有必要,讓孩子們學會愛勞動,懂生活,培養(yǎng)勤勞樸實的好品德。煮飯既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又學會了生活技能,真的很好。”
勞動課程設計共有十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干項目組成,其特點是日常勞動實用性,比如整理與收納、垃圾分類;生產勞動多元性,比如種植、養(yǎng)殖和手工制作;服務勞動公益性,比如參與社區(qū)建設。不同于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單向灌輸式課堂教學,勞動課程的主體是學生,無論是執(zhí)行任務,還是實施項目,都需要學生主動“前進一步”當主角,自己去做,自己去體驗,而老師是“后退一步”當配角,適時給予指導和支持。適當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去體會,更有助于學生在“做中學”,在體驗勞動中提高團隊合作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提高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誠如教育學家杜威所言,“教育是生活的過程。”教育要與生活相聯系,學校生活要與校外生活相契合,不要讓學生與外界脫節(jié)。勞動課在義務教育中的回歸,讓中小學生從單純的“應試教育”中解放出來,通過勞動教育激發(fā)學生興趣,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