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生活久了,會發(fā)現這座城市有不少地名都跟某種植物有關,比如梅林、桃園、荔林、蓮花、筍崗……
(資料圖)
這些地名世代相傳,經過時間的洗禮,富有美好寓意與文化價值,嵌在城市的記憶里。翠竹,也是如此。
無論是學校、醫(yī)院、珠寶,還是竹林、美食、煙火,都恰到好處地“濃縮”在這片翠綠之中——這里是老深圳人偏愛的懷舊之地。
六月,熱烈燦爛,晴雨交替。
此時的翠竹,正如一杯夏日里的冰美式咖啡,經典、濃烈且清爽。
走,一起去翠竹逛逛~
△翠竹街道在羅湖區(qū)中部
圖源:深圳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
攤開地圖,翠竹正坐落于羅湖區(qū)的中部,被愛國路、布心路、文錦北路緊緊“圈住”,這里仿佛是連接羅湖各處的“樞紐”。一條翠竹路貫穿其中,串聯起熙熙攘攘的人間煙火,見證著起起伏伏的相見離別,繁華便是從翠竹路開始的。
“翠竹” 二字,透著一股清新,令來往的人倍感愜意。
翠竹,是真的有竹。
在繁忙的翠竹路旁,有一個翠竹公園,公園內的一切都跟竹有關,光是竹子的品種就有上百種。
翠竹人,對竹確實是偏愛的。
老一輩的人常念叨,翠竹公園原本叫大頭嶺公園。生活在這里的人,無論是運動跑步,還是休閑散步,都愛來這里??梢哉f,這是翠竹人的“精神后花園”。
從山腳到山頂,抬頭是片片修竹,低頭是搖曳的竹影,行人便在這斑駁竹影之下走過,人影與竹影融合在一起,一切顯得那么和諧。
在竹的“掩護”下,翠竹公園生出了小徑,頗有些“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
傾瀉而下的陽光被竹葉切碎,重新播撒在山間小道上。這一切都在宣告著,屬于深圳的盛夏時節(jié)已經來臨。
#點擊沉浸式#
芒種已過,竹林里的鳥與蟬開始忙碌起來。婉轉悠長的鳴叫聲,在清風的伴隨下重疊、糅合,如同一曲夏日輕音樂。向竹林更深處漫溯,公園里的貓,枕著夏日“奏鳴曲”,躲在陰涼處酣睡。
對了,翠竹公園在網上還有個雅號:喵喵山。
蘇軾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p>
因其堅韌不拔、優(yōu)雅別致、高風亮節(jié),竹向來便被世人所稱頌。
翠竹,青翠竹林,成為了城市連接自然的源點。
在竹中窺見翠竹人“清新脫俗”的一面,是精神上的,亦是現實中的。
翠竹面積不大,但卻是一個低調的實力派。這里適合懷舊,也適合奮斗。
“下一站,翠竹。”
深圳市人民醫(yī)院,便在翠竹。這里是老深圳人口中的“留醫(yī)部”,因粵港澳居民習慣稱住院為“留醫(yī)”,作為當時深圳唯一擁有住院部的醫(yī)療機構,便一直被市民稱為“留醫(yī)部”。
時至今日,留醫(yī)部附近仍舊繁華不斷,公交車站也依舊保留著“留醫(yī)部”的稱呼。對深圳人來說,“留醫(yī)部”不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種精神標記。
除此之外,第一家中外合資的酒店——竹園賓館,以及“三大”老牌星級酒店之一的雅園賓館,都在翠竹。
談及學校,翠竹人立馬來了精神。從小學到高中,翠竹學子們基本不用走出翠竹。
深圳中學初中部、深圳市錦田小學、東湖中學、深圳翠北實驗小學、翠竹外國語實驗學校、翠園中學高中部……走在翠竹的街頭,學校隨處可見。
不斷更新的,是教學樓建筑;不變的,是學生們青春洋溢的面孔,以及關于翠竹的記憶。
“下課去東門買文具嗎?”
“課間去翠竹苑打籃球,餓了再來碗推車牛雜”
“天太熱了,買一杯西瓜汁再去上課?!?/p>
“一起去麥當勞補暑假作業(yè)吧?!?/p>
……
留給翠竹的,莫非只有回憶?非也。
全國最大、發(fā)展水平最高、產業(yè)鏈條最完善的黃金珠寶集聚區(qū)——水貝黃金珠寶產業(yè)集聚地,也在翠竹。
三十多年前,水貝只是一個以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為主的工業(yè)區(qū),歷經二十年的發(fā)展,這里成為了羅湖一張閃閃發(fā)光的時尚名片。
如今,水貝的街頭高樓林立,寫滿了“珠光寶氣”。
這讓人不禁聯想到深圳人最向往的撈金寶地——華強北,同樣人來人往、行走匆忙,同樣效率十足,也同樣充滿活力。
如何快速識別老翠竹人?
那便是在留醫(yī)部出生,住在木頭龍,吃威記、肥妹,在華潤萬家買運動鞋,去翠竹大廈買校服,去翠竹公園散步,過年逛愛國路花市……
這大抵在闡釋著——生活終究屬于人,文化也是在生活中生長重塑。
翠竹雜糅的文化,讓人更確信,深圳是一個多元多樣的城市。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在翠竹公園與太寧路之間,有一個移民村——水庫新村,高高低低的丘陵地形,讓村里布滿了縱橫交錯的道路。幼兒園、籃球場、藥店、美食、菜場......村里的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儼然是一個完整且獨立的生活圈。
與村子隔著一條街的,是喜薈城購物中心,那里又呈現出了另一種繁華場景。
交融交錯,多元多樣,這很深圳。
圖源:ShenzhenLook
眼前的翠竹,高樓與煙火相映相襯,繁忙的工作有條不紊。綠蔭之下,張弛有度的生活正在發(fā)芽。無比真實。
有人說,在翠竹生活久了,這一街一巷、一樹一花,早已如底片般印在腦海中,來過便再也舍不得離開了,會對這片土地產生執(zhí)念般的偏愛。
由此可見,詩意與念想,就藏在日常生活點滴里。
“要愛生活,而不是生活的意義。”
這,便是翠竹。
這,便是深圳。
信息來源:深圳發(fā)布、策劃/文案 鐘旭輝、攝影 鐘汝芳 邱悅 劉嘉雯、設計 張弛、編輯 薛永利 賴鼎睿
統(tǒng)籌整合:羅湖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