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紅燒肉、一份油燜筍、一盤清炒菠菜、一碗青菜蛋花湯,打包過后,拎上餐盒,騎上三輪車,依次往每一戶老人家中送去……
每天上午10點、下午4點,奉化區(qū)西塢街道蔣家池頭村老年食堂——孝膳堂的志愿者胡淦權雷打不動地為村里臥床、高齡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近5年來,和胡淦權一樣,堅持為在孝膳堂就餐的七八十名老人服務的,還有70余名和美志愿服務隊的女同胞們。
“這次入選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是對他們最好的獎勵。”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倫說。
75歲以上老人每餐4元,95歲以上老人免費
孝膳堂是2017年7月開辦的。當初,在走訪村民時陳倫發(fā)現,村里的老人們普遍存在菜買多了吃不完,或是因為做菜對他們來說越發(fā)吃力,進而導致時常吃變質食物的情況。
“后來,依靠和美志愿服務隊,孝膳堂熱熱鬧鬧地辦起來了。”陳倫介紹,一方面,村里有兩個菜園,專門用來種植供孝膳堂就餐的老人們吃的蔬菜,很多鄉(xiāng)賢、愛心人士也時常捐贈物資,為食堂的持續(xù)經營提供了食材;另一方面,老人們也出一點費用,75歲以上老人每餐4元,90歲以上每餐3元,95歲以上免費,以保證必要的開支。
志愿服務讓孝膳堂越辦越火
說起孝膳堂最大的功臣,那就是和美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
食堂內,有一面志愿者風采墻,展示了每一名志愿者的姓名、職務等,管家、做菜阿姨、送菜的胡淦權等。
自孝膳堂成立以來,這些志愿者主動承擔起洗菜、切菜、做菜、端盤、洗碗、打掃等活計,還主動搜羅養(yǎng)生菜譜,避開易引發(fā)高血糖、痛風等老年病的食材,推出健康豐富的菜單。
每天三菜一湯葷素搭配,菜品三天不重樣,讓老人吃得放心開心。近5年來,70余名志愿者輪流值班上崗,沒有一人中途退出。
拿胡淦權來說,作為團隊里唯一的男性志愿者,他承擔了每日把菜品送到食堂、打菜、送餐等任務,“要送11戶,每次送餐,我也會進門和老人聊聊天,問問他們吃得好不好,有沒有不合口味的菜,下次可以調整,一圈送下來差不多40分鐘。以前我沒什么朋友,現在交友也多了,身體也好了,主要是做得很開心。”他說。
這和陳倫的想法不謀而合。陳倫覺得,孝膳堂的成功在于這些志愿者真正把老人當作了親人,用自己的熱心服務老人們,“如果花錢去雇傭工作人員,其實是做不好的,現在我們每個志愿者每月做一天,歡歡喜喜的,大家看著別人在做,就更想做了,這樣的氛圍非常好。”陳倫笑道。
作為另外兩個村的第一書記(掛職),陳倫開始推廣蔣家池頭村的做法。“我在西塢街道孔峙村也復制了一個‘孝膳堂’模式,今年‘三八’婦女節(jié),我還把三個村的200多名志愿者召集起來過節(jié),讓她們互相交流經驗。”
志愿服務多樣化,形成三大品牌項目
如今,在蔣家池頭村,注冊志愿者的人數達128人,占村里常住人口的15%。除了孝膳堂,志愿者們還時常開展道德庭、養(yǎng)綠護綠、敬老扶老、環(huán)境衛(wèi)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務活動,每年組織志愿服務活動400余次。
“我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核心,以老年食堂、文化禮堂為兩大服務陣地,形成了孝膳堂、道德庭、和美家園三大品牌項目,先鋒、和美、初心、青年、潤藝等五支志愿服務隊伍成了我們的招牌。同時,推出‘道德銀行’‘典型推選’等志愿服務激勵保障機制,逐步構建起‘組織有力、活動創(chuàng)新、禮遇保障’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