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0月31日訊(編輯 周子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一在一份報告中稱,在全球經濟逆風日益加劇之時,中東、中亞的經濟活動仍具有彈性,將會在2022年繼續(xù)復蘇,不過該地區(qū)需要加以防范并推進改革。
(資料圖)
中東和中亞地區(qū)的一些原油出口國受益于石油行業(yè)帶來的超額利潤,IMF預計這些“意外之財”2022-2026年間將共計1萬億美元。
IMF在報告中寫道,2022年,海灣國家的平均經常項目盈余將接近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幾乎是去年水平的兩倍,并有望在2023年仍達到7.8%。
IMF還估計,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巴林和阿曼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的國際儲備今年將達到近8430億美元。
中東地區(qū)增長仍強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東、北非、中亞地區(qū)負責人Jihad Azour接受采訪時表示,“總的來說,該地區(qū)仍在復蘇,石油出口國和進口國的增長水平普遍高于全球增長水平?!?/p>
據IMF的報告,海灣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將較去年增長一倍以上,2022年GDP或將達到6.5%,略高于IMF在 4月份做出的預測。
受海灣國家的提振,中東和北非地區(qū)今年GDP預計將從2021年的4.1%增長至5%。不過受全球狀況惡化的影響,預計該地區(qū)2023年將放緩至3.6%。
報告還指出,俄烏沖突對高加索和中亞地區(qū)的影響比預期要溫和,預計2022年GDP增速將從5.6%放緩至3.8%,高于4月份預測的2.6%。
推動改革準備
不過,IMF也警告道,通貨膨脹將普遍存在,食品價格上漲以及食品和能源短缺可能導致糧食不安全和社會動蕩,尤其是在2023年。
IMF還指出,該地區(qū)的新興市場和中等收入國家將面臨著嚴重的貿易沖擊、市場融資機會也會隨之減少。
Jihad Azour提醒,隨著全球經濟放緩、食品和能源價格波動以及金融狀況收緊的情況下,經濟脆弱性正在加劇,并提醒各國保持警惕。
他表示,該地區(qū)需要在結構改革方面“立即行動、迅速行動、全面行動”,石油出口國應利用改革機會加強緩沖,以更好地抵御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沖擊。
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通過恢復價格穩(wěn)定、實施有針對性的支持保護機制、確保糧食安全,來應對生活成本危機。